驱动桥异响源巧查寻

2014-12-19

韩素芹
  发动机与驱动桥噪声的分辨
  首先,驾驶汽车在较平坦的路面上行驶一定里程,使后桥升至正常工作温度。然后,在行驶中记下汽车发出异响时的车速和发动机转速;停车后,将变速杆拨在空挡位置,缓加速,直至发动机的转速达到刚才出现异响时的转速,仔细倾听此时有无异响产生。此过程可重复几次,便可确定上述行驶中的车辆异响是否是由发动机产生的。轮胎噪声与驱动桥噪声的分辨通常情况下,轮胎噪声随路面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而驱动桥则不然。汽车行驶中,汽车的速度低于50公里/小时,后桥噪声一般不太明显,而汽车轮胎的噪声则会随车速的增加而加大。同时,汽车在滑行时,轮胎噪声通常存在,而后桥噪声往往自行消失。
  轮毂轴承异响与后桥噪声的分辨
  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对判定轮毂轴承异响有较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当车速大于50公里/小时时,汽车后轮毂轴承的噪声很难听到,而车速较低时该噪声较为明显,而当车速保持不变或空挡滑行时,往往能听到汽车前轮毂轴承的噪声。
  驱动桥内部异响和噪声的分辨
  1.在正常直线行驶时,往往听不见差速器噪声,这是由于此时差速器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部件几乎不参与工作。因而,汽车直线行驶无噪声而转弯有噪声时,故障多在差速器。
  2.汽车行驶中,驱动桥齿轮出现异响多是由于齿轮润滑不良所致。长期润滑不良,导致减速器齿轮磨出伤痕,使得齿面接触时发生轻微错位而引发异响。
  3.驱动桥中各种轴承的异响,往往在汽车滑行、驱动桥负载减缓时较为明显。
  4.驱动桥减速器异响和噪声若在加油、回油过程中较为明显,则往往是由于主动圆锥齿轮固定螺帽松动。
  总之,一旦发现车辆驱动桥存在异响和噪声,应尽快查明引起异响和噪声故障的原因并及时排除故障,以防故障加剧,进一步损坏有关机件,导致异响和噪声进一步恶化。
  驱动桥故障部位的判断驱动桥发生故障的具体部位可以根据发出的异响声调的不同来判断:
  1.车辆在行驶中若听到驱动桥发出“嗷———嗷———”的响声,可停车用手触摸驱动桥壳,如驱动桥壳温度较高,则为减速器齿隙过小;如驱动桥壳温度很高,则可能是驱动桥内缺少润滑油,应检查驱动桥润滑油液面。如行驶中驱动桥发出“咣当———咣当———”的撞击响声,一般是减速器齿隙过大。停车后拆下驱动桥壳盖,用撬棍拨动从动锥齿轮检查其活动量,如活动量过大,则为齿隙过大。此故障如响声不严重,可继续行驶;如响声严重,应立即分解驱动桥进行检修。
  2.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若听到驱动桥桥有异响,应立刻停车,将后桥的一侧架空,用彩笔在轮胎和传动轴上各划一明显印记,然后挂上Z低挡,使发动机以Z低稳定转速运转,并倾听其内部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响次数。如发响次数相当于传动轴的转数,一般为圆锥主动齿轮有故障;如发响次数相当于车轮转数的一半,则说明圆柱被动齿轮跳动;如发响次数略多于车轮转数的1.5倍,则可能是圆锥被动齿轮摆动。若属圆柱被动齿轮跳动或圆锥被动齿轮摆动,应重新装配或铆合;如圆锥主动齿轮有故障,应修配。
  3.汽车行驶中,如车速越高响声越大,而滑行时则声音减小或消失,一般是由于轴承磨损或齿轮间隙失常所致。如急剧改变车速或上坡时发响,则为齿轮啮合间隙过大,应予调整。
  4.汽车行驶中,若后桥外壳发出“咕咚、咕咚”的异响,应检查中间轴两端的轴盖是否松动,轴承盖接合是否有漏油现象。如有此现象,且轴盖经常松动,则为中间轴两端座孔不同心,使轴承转动时有较大的阻力,引起齿轮啮合时移位而发出响声,应分解并检查轴承座孔的不同心度,如超过0.3毫米,应焊补、搪削后装复。
  5.汽车转弯时出现“咔叭、咔叭”的响声,且该异响在低速直线行驶时也能听到,而当车速升高后即消失。这多半是差速器行星齿轮啮合间隙过大或半轴齿轮及键槽磨损严重所致。如响声不严重,且润滑情况良好,可继续行驶;如异响严重,应拆下检修。
  6.当车速接近60公里/小时而抬起加速踏板时,听到后桥处发出不正常的“呼隆、呼隆”的声音,并感到后桥有抖动现象,则为半轴套管弯曲变形引起,应拆下检修,校直或更换。
  7.行驶中如听到后桥突然发出异响,多为后桥内齿轮的轮齿损坏,应立即停车检查,如仍继续行驶,将会进一步损坏齿轮,致使汽车停驶。

来源:《汽车运用》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