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润滑管理

2013-10-08

汪平 李迎凯
(武汉市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武汉市 430012)
  摘 要: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润滑管理出现一系列新特点,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加强润滑的技术指导、动态管理、制度落实 和人员培训,将有效提升设备润滑管理的质量效益。
  关键词:机械设备;润滑管理;隧道施工
  
一、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润滑管理现状
  随着铁路、引水等隧道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机械设备润滑管理呈现出作用更加凸显、要求更加严格、需求更加多样、制度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的新特点。
  1.维护保养频繁
  为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投入使用的推、挖、装、平、拖等各
型号机械设备常常多达数十种、近百台,润滑管理作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环节,在换季保养、定期检修等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相对于其他维护保养项目而言,润滑管理成本较低,但整体效益却十分可观。资料证明,设备出厂后的运转寿命很大程度取决于润滑条件,80%的零件损坏是由于异常磨损引起的,60%的设备故障是由于不良润滑引起,而设备全寿命周期中润滑油的支出仅占维修费用的2%左右。
  
2.设备润滑管理要求严格
  在以人为本和科技强工指导思想的牵引下,近年来,建设部门通过内研外引,陆续配备和使用了大批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装备,隧道施工机械化体系成龙配套。特别是引进全液压凿岩台车、大功率侧卸式装载机、全自动混凝土喷射机等国外先进机械装备,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这些机械装备工作性能好,作业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但结构比较复杂,部件相对精密,润滑要求非常严格,对油质油品的选择、添加剂的使用、加注方式的确定,以及润滑的周期和程序等都有严格规定。
  3.磨损形式多样
  隧道工程建设工期要求紧、施工任务重,工程机械经常需要高强度、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为赶工期采取流水作业、平行作业、穿插作业等超常举措时,机械设备的作业强度将进一步增大,由粘附磨损、表面疲劳磨损等造成的机械故障会明显增多。加之隧道作业环境恶劣,各类粉尘、杂质的含量和浓度比较高,由此引起的磨料磨损、腐蚀磨损将使机械设备的磨损更加严重。为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性能状态,机械设备润滑的周期
明显缩短,实施次数大幅增加。
  4.制度健全润滑管理才有据可依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目前,设备管理部门已经建立起综合设备的性能特点、作业环境条件、润滑油的功能用途等实际情况,以及成熟的润滑理论和技术作支撑的设备润滑制度体系,详细明确了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五定”管理规定,以及入库过滤、发放过滤、加油过滤的“三级过滤”措施,细化了润滑材料采购、运输、保管、发放、加注、回收的基本程序,以及相关资料、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并针对隧道施工部署相对分散、设备集中管理困难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分散条件下加强设备润滑管理的有关规定,推行了按级负责的责任制管理模式,确保了润滑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5.各级高度重视润滑管理才能保障有力
  润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各级业务部门对润滑管理越来越重视,为保证机械设备润滑的顺利实施,基本做到了专款专用、专人专管,投入了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润滑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各类润滑油、润滑脂品种齐全、质量合格、性能优
良、满足使用需要。同时,注重加强润滑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办班培训、外送学习、岗位锻炼等措施提升润滑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经过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人员基本掌握了润滑工作的一般方法和程序,能够按照相关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日常润滑维护,能够对润滑过程的常见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为润滑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人才保障。
  二、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润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润滑管理包括从润滑油的选用到润滑人员的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尽管当前隧道施工润滑管理水平有大幅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润滑剂的选择与使用不科学
  不同牌号的润滑剂性能指标差别明显,在选择和使用润滑剂时,必须综合机械设备的工况、制造厂家要求和油品说明介绍合理决定,努力做到既满足润滑技术要求又经济合理。但实际工作中,润滑剂的选择常常容易受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影响,选用
随意性比较大,使润滑剂的性能指标满足不了润滑要求;润滑剂的代用、混用不科学,以次充好、以差代优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使润滑效益大打折扣,甚至加速机械磨损。此外,片面追求高品质、高性能,超出实际需要选择润滑剂,也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润滑管理成本。
  2.润滑剂的采购与管理不规范
  润滑剂的采购与管理普遍沿用其他物资油料的供管模式,但相比其他油料,润滑剂的选用要求更加复杂,采购与管理有其特殊性,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如在润滑剂的采购过程中,因采购人员业务不熟悉和基本知识缺乏,出现新购入的油品说明书、化验单、合格证等基本资料不齐全,甚至购入假冒伪劣产品等情况,给润滑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和严重隐患;在润滑剂的管理过程中,因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和工作不落实,出现不能按规定建立润滑油专库,实行分类管理,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对油品进行储存、运输和加注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润滑剂的品质和使用效果。
  3.润滑管理的基本制度不落实
  
润滑工作的经常性、琐碎性和长期性,往往容易导致部分规章制度的末端落实力度不够,或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如不能严格落实“三级过滤”和“五定”管理制度,对润滑工作进行全面规范;不能严格按照润滑工作要求,制定完善设备润滑卡、润滑图表和其他润滑管理档案,对油品发放和使用进行科学指导;不能严格依据设备维修保养的技术指标要求,对润滑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在进口机械设备润滑管理上,只注重引进设备的先进性和工艺性,而忽视设备的润滑技术和制度的引入、完善,照搬照套故有润滑模式和制度。
  4.润滑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全面
  润滑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培养周期长,高素质润滑管理人员的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许多润滑管理人员由设备维修人员兼任,其对润滑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理论掌握不够全面,多依靠经验做法和固有模式开展工作,容易存在认识和工作上的误区,如认为“润滑就等于加油”,“加油就等于换油”,“润滑油的添加量越多越好”,“润滑油代用和混用影响不大”等。对润滑管理
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突发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理,润滑管理方式粗放。
  三、提升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润滑管理质量的措施
  1.加强技术指导增强润滑管理的科学性
  正确选用润滑剂是润滑管理的基本前提。润滑剂的合理选用不仅能够实现设备的良好润滑和节约用油,提高设备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维修成本。要进一步加强润滑剂选用的技术规范,按照满足要求、简化油种、适当前瞻的原则为设备选择合适的油种;要正确区分加注部位、工作环境的不同,选用不同牌号、不同性能指标、不同添加剂的油品,保证润滑的效果;要采取传统手工加补油与高科技辅助设备加补油相结合的方式,防止加注过程中其他杂质的掺入,提高润滑的效益。
  2.加强动态管理确保润滑管理的规范化
  润滑剂的动态管理是润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润滑剂的动态管理中,Z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把好“三关”。首先是把好入库
关。采购部门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把好新购入油品的质量关,购买与机械设备性能相匹配的润滑剂,保证既满足润滑的技术要求,又满足润滑的经济要求。其次是把好发放关。严格做到领油人员说不出油品名称的不发放;黏度等级、质量等级不清楚的不发放;机械种类、润滑部位不明的不发放。再次是把好换油关。积极做好在用油品的质量监测和检测,大力推行按质换油,实现精细化的润滑管理。
  3.加强制度落实提高润滑管理的执行能力
  严格落实润滑管理制度是保证润滑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润滑管理组织机构,形成权责清晰、衔接紧密的管理网络,抓好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重点是增强“五定”管理制度的末端执行能力。要严格根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适时制定润滑消耗定额和计划,编制润滑图表和润滑卡片,并严格按照润滑定额和技术要求进行润滑。同时,要紧贴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和机械设备更新迅速的实际,注重引进借鉴先进的润滑理论和管理理论,不断创新和完善润滑管理的基本制度,确保润滑管理有据可依、有据必依。
  
4.加强人员培训实现润滑管理的高效益
  充实润滑技术力量是加强润滑管理的重要支撑。随着机械设备朝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润滑管理技术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继续通过教育培养和人才保留,加强对一线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对润滑管理的参数指标、基本程序、主要原则和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熟悉掌握,同时对相关机械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理论有初步了解,提高其开展正常的润滑维护,搞好废油的回收利用,以及防止润滑油污染等工作的能力,为润滑管理 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来源:《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