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电动机滚动轴承故障的途径

2014-08-14

杨万青1 陈义忠2
(1.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2.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1 引言
  电动机故障有机械、电气两大类。机械故障主要发生在轴承处;电气故障主要在绕组上,两类故障各约占50%。随着绝缘质量的提高及浸漆工艺的改进,绕组的故障减少了,轴承处的故障所占的比例自然也就增加了。
  异步电动机耗掉全国总发电量的60%以上,而采用滚动轴承的又占据异步电动机总数的90%以上。轴承故障确实惹人心烦:因它而停车,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机本身的价格!因此,减少轴承故障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至关重要。
  2 产生轴承故障的原因
  电动机的使用部门为了减少滚动轴承的故障,在订货时向电机的制造厂家提出要“进口轴承或三轴承”等,尽管煞费苦心,仍未摆脱轴承故障的困扰,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即电动机的结构上解决问题。
  导致轴承产生故障的因素很多,如:轴承本身的制造质量、电机制造厂对与轴承配合的零部件(直接的及间接的)的加工质量、使用现场的维护及电机在轴承处的结构设计(包括轴承型号的选择、润滑等综合结构,以下简称“轴承结构” )。正因为导致轴承产生故障的因素较多,所以本文阐述“减少”故障,而不是“杜绝”故障。在以上的四个因素中,前三个均有各自的标准、规范,主要对轴承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如,进口轴承的使用寿命可能长些;如果维护的精心,轴承使用时间就长点,虽然也是产生故障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的因素。导致轴承产生故障的主要因素是“轴承结构”的设计。
  轴承结构设计得是否合理,在电机的制造过程中,不容易被察觉,也因此成为运行中的隐患。以下是容易被设计者忽略,在电机制造过程中不容被察觉,对轴承故障起主要作用的10个因素。
  2.1 轴承型号的选用
  电机是在常温下装配,运行时,由于发热轴要伸长。为了使轴在热胀冷缩中能自由地“蠕动”,而不致给轴承增加额外的力,包括2p电机及立式电机在内均应选用一个单列深沟球轴承、一个单列圆柱滚子轴承。若2p电机受极限转速的限制,可选轻系列轴承或采用稀油润滑。
  2.2 轴承室的公差
  轴承装入电机后,其外套与轴承室的配合不要呈过盈状态,可以有0.015mm~0.035mm直径差的间隙。运行时,轴承发热后,此间隙几乎就消失了。为了防止外套在轴承室中周向滑动,应将轴承、轴承内、外盖、端盖(或轴承套)装在一起后构成的轴向尺寸链的间隙置于内、外盖与端盖或轴承套处。对于隔爆型电机,此间隙不要大于0.2mm[1]。目前数控机床已在国内普通采用,这样的加工精度很容易保证。
  2.3 卧式电机的轴承距1不要太大
  尽量满足1<10d[2](d为轴承内径)。
  不得已时,应采取些补救措施:如提高动平衡精度、转子刚度。尽管如此,1仍不宜过大。
  2.4 轴承部位的通风散热状况要好
  轴承部位不要离热源(定、转子绕组)太近;在通风散热结构的设计上也要充分地顾及到轴承部位。技术说明书中规定脂润滑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得超过95#。在实际运行中这个温度很难测得到,也很难测得准。因此,该处的温度应尽量低:在轴承外盖处用温度计测量(插到与内、外盖相连的孔中)不宜超过35~50#(依电机的工作状况、使用环境、轴承结构及润滑脂牌号的不同而异)。
  2.5 选择合适的润滑脂
  电动机润滑脂的牌号由电机的设计者标定在电机的“使用维护说明书”中,应按照电机的使用环境、用途规定几种不同用途的润滑脂,不能仅给出1~2种。如煤矿井口用的YBF风机,更换适应于使用环境的润滑脂后,轴承的使用寿命明显增加。德国FAG公司按照不同用途的电机给出了五种不同牌号的润滑[3],见表1。
表1 FAG推荐的润滑脂牌号
  2.6 密封
  电动机的防护等级从开启式到封闭式有5~6种之多,但轴承处的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54,或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之防护等级接近IP54,如加2~3个油沟,油沟要涂满与轴承相同的润滑脂。在防护等级的设计上,电机内腔,即轴承内盖处也不应低于轴承外盖处。因为电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内腔要有冷凝水,尤其是在潮湿场所,如煤矿井下及断续运行的电机。民航加油泵房用的电机及货场龙门吊用的电机,由于灰尘、水分及有害气体均能破坏润滑脂的使用性能,保持轴承室的密封状况不可忽略。
  2.7 保持电动机的同轴度及刚度
  2.7.1 同轴度同轴度对于确保轴承安全运转至关重要,尤其功率较大的2p电机,设计者除了在图纸上规定同轴度及时效处理外,工艺上也要有相应的保证措施。若时效不彻底,由于目前工期较短,在电机出厂时不容易察觉。运行一段时间后,有关零部件(主要是机座)的变形逐渐显示出来,形位公差被破坏,同轴度也就无法保证,使两端轴承在“别劲”状态下运转,轴承很快就要损坏。
  2.7.2 刚度近20年,JR、JS老系列铸铁机座的电机逐渐被YR、Y新系列代替。对于中、大型电机,后者通常采用钢板焊接机座。若将原IP23的防护等级提高到IP44或IP54,则机座要比前者长,若“方箱式”焊接机座设计的有缺陷,刚度就不如老系列。使用部门对此已有反馈。
  2.7.3 转子中大型异步电机有三种转子%铸铝、铜条及绕线。转子铁心或有绕组的转子宜热套到轴上,否则转子刚度差。若计入运行时转子的热膨胀与轴之间出现较大的间隙,情况就更严重了。电机因此而在病态下运行,轴承势必很快损坏。
  2.8 按不同使用状况设计不同的轴承结构
  虽然企业的标准化制约着电机结构,但对于特殊状况下使用的电机,在结构上应予以特殊考虑,况且对于轴承结构,也仅在小零件上作些变动,并不破坏整体的标准化。
  比如,近十年左右,风机厂为煤矿主井通风开发出对旋式风机。一台风机选用两台旋转方向相反的电动机。由于运行状况与普通轴流式、离心式风机不同,运行中往往会出现“抖动现象”。据风机厂讲,“抖动”有时能将风叶在根部“抖裂”。轴承润滑脂也在这种高频的“哆嗦”状况下被“抖掉”,这就是与之相配的YBF电机轴承损坏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润滑脂被抖落掉,在轴承两侧加上挡油盘,挡油盘与轴承内、外盖的径向直径差不要大于1.0mm即将普通的单列深沟球轴承、单列圆柱滚子轴承改造成密封式轴承。在使用环境不太苛刻的情况下,在电机装配时加好润滑脂后,运行时不必再加脂,电机也就毋须带注油孔,见图1。若使用部门坚持要带不停机加注润滑脂的结构,则仅在外侧加挡油盘。此时挡油盘与轴承外盖的径向直径差应为4mm~6mm,以便将多余的润滑脂渗到外盖的贮油室中,见图2。

图1 带挡油盘的轴承结构

图2 带挡油盘即注油孔的轴承结构
  2.9 轴承盖与轴的直径差
  对于隔爆级别高的防爆电机,因轴承内盖与轴的直径差很小,很容易与轴相擦,导致轴承损坏;也有因为轴承先损坏而引起该处相擦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故障,应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提高该类电机有关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使实际的直径差(含公差)增加一点。采用数控机床后很容易做到。
  (2)对于较大的电机,可以采用“推盖式”或“曲路式”轴承结构[4],以解决普通“圆筒式”结构因直径差小而与轴相擦的弊病。
  (3)在石油、化工系统中,真正需要较高隔爆等级的场所并不很多,通过对该类企业的普查,有很多场所本该选用较低等级的(如ⅡA)隔爆电机却选用了等级较高的ⅡB级。隔爆功能过剩了,内盖与轴相擦的或然率也增加了!制造厂应向用户作以宣传。
  2.10 卧式电机尽量避免选用三个轴承
  三轴承结构源于德国隔爆等级较高的2p,因2p电机轴承易发热而选用大游隙的滚动轴承,而大游隙又与隔爆间隙小相悖,于是便想出一个变通的办法:采用三个轴承——一个球轴承仅用于承受轴向力;两个轻系列的滚柱轴承承受径向力。但将这种结构的应用范围继续扩大,如用在YBF电机上,往往会显示出其弊端之处:不便拆装,容易发热。
  诚然,YBF电机有轴流式风扇产生的轴向力,将深沟球轴承的号码在正常产品上放大两个号,置于非负荷端;负荷端选用一个轻系列的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共两个轴承也就可以了。经过近三年的运行考验,没有问题。
  3 结语
  3.1 导致轴承故障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关键因素仍在电机的结构设计上,抓住主要环节,故障率便可以大大地降低。
  3.2 有些在设计制造中不容易被察觉的环节,如钢板焊接机座的时效质量、轴承室公差、轴承型号的选用与搭配及润滑等,常常是轴承故障的隐患,必须引起电机制造厂家的关注。
  3.3 随着技术的进步、加工工艺的改进,老的标准应作适当的修正,以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万青,刘建忠.实用异步电动机设计、安装与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P.д.别捷尔曼、В.B茨伯金合著,陈焱译.滚动轴承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59.
  [3]德国FAG轴承样本(WL41520/3chA).2002.
  [4]赵家礼主编.电动机修理手册(第八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来源:《防爆电机》2005年第2期 第40卷(总第1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