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牵引采煤机行走润滑系统的改进设计

2015-02-06

刘浩宇
(西山晋兴公司,山西太原 030053)
  摘 要:分析了电牵引采煤机外行走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牵引采煤机行走润滑系统的改进设计方案。
  关键词:电牵引;芯轴;采煤机;润滑系统
  近几年,上海创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电牵引采煤机成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主力机型。采煤机的牵引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因无法给外行走部的齿轨轮轴承注进润滑油而导致采煤机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原煤生产。
  1 电牵引采煤机外行走结构情况
  电牵引采煤机外行走结构情况,见图1。
  2 电牵引采煤机外行走结构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抢修外行走牵引部部件时发现此故障的现象多数是导向滑靴断裂、齿轨轮打齿,轴承损坏研死。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矿工的反映和要求修理人员对外牵引行走部原润滑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润滑通道是在外牵引部壳体上安装油杯注入润滑脂见图1,而后通过压盖4、芯轴2进入特种轴承3内套,对轴承实现润滑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只有壳体、压盖、芯轴之间的孔对正,才能保证润滑系统畅通。然而井下底板不平,煤质较硬,机器不可避免会产生振动,使轴发生转动,一旦轴与压盖发生错位就会导致润滑脂无法正常注入轴承,形成无润滑状态工作,导致轴承缺油继而发生发热、轴承研死、别断齿轨轮和导向滑靴等故障。要想解决这些故障,必须保证润滑系统畅通。显然原设计润滑系统中间环节太多,是间接润滑,只要其中的一个零件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导致故障频发。针对这种情况Z好的办法就是把间接润滑改为直接润滑,从源头上杜绝因轴承缺少润滑而造成其他配件的损坏导致采机无法运行。
  3 电牵引采煤机外行走结构改进方案
  1)改进方案1:将压盖5与芯轴2轴向打孔并连接直接从轴上润滑轴承。由于压盖上3个孔是均匀分布,而芯轴注油通道只有1个,装配时压盖无明显定位易发生错位安装导致无法注油,此方案不可行。
  2)改进方案2:将压盖5与芯轴2做成一体,直接从轴上润滑轴承,解决了装配问题,但由于是轴向注油,使用中刮板运输机的溜槽会挡住心轴端面,从而无法实施注油,此方案还需改进。
  3)改进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在改进后的芯轴端面刨铣一斜面见图3,在斜面上安装油杯,直接从芯轴注入润滑脂直接润滑轴承。将芯轴端面刨铣一斜面,主要是改变了注油方向,变成斜上方注油,解决轴向不能实施注油的困扰,同时采用刨斜面工艺,即具有定位作用,又可保护油杯。此外新购专用轴承时要求供货商内套注油孔处有宽于注油孔的油槽,避免芯轴发生少量轴向移动时润滑脂仍然可以实现对轴承的润滑,该方案可行。
  该方案有2个创新点。一是改进后将原芯轴与压盖制成一体,二是改进后的芯轴将端面刨铣现一斜面,在斜面上安装油杯,直接从芯轴注入润滑脂润滑轴承,减少了注油的中间环节,见图3。
  4 结束语
  实施改进方案3既节约了配件费用,减少了故障的发生,又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多产原煤,得到矿工的一致好评,投入少成效大。同时厂家也接受了此项建议,此项目可在使用此类型的采煤机的厂矿中推广。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年第3期